阿里云服务器之所以放置在千岛湖底部,是因为服务器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,以保护服务器免受高温造成的损坏。
阿里云千岛湖数据中心正式启用。
位于淳安县清溪新城珍珠半岛广场,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,可容纳1万台服务器。
是目前省内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。
该中心的成立将满足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的应用需求,特别是今年“双11”的数据计算任务。
阿里云在全国设有数据中心,包括北京、青岛、杭州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。
数据中心以低碳、节能、环保、生态为主题。
扩展信息:
阿里云服务器介绍如下:
千岛湖地区年平均气温17℃,湖水深湖水温度常年恒定,足以满足数据中心90%的时间不需要依赖湖水以外的制冷能源,节省80%以上的制冷能耗。
具体操作是,经过过滤去除杂质的深湖水,通过全封闭管道流经数据中心各层,帮助服务器降温。
然后流经清溪新城2.5公里的中轴线,呈现出城市景观,最后返回千岛湖。
此外,光伏太阳能在数据中心也得到广泛应用。
参考来源:人民网-阿里云三年追加2000亿新基建投资
参考来源:凤凰网-208核、6TB内存!阿里云发布全球最强云服务器:Pick
2014年,微软开始制定将服务器放置在水下的计划。
同年他开始在海上进行实验。
他们将300台计算机服务器放置在重约17吨钢材的密封舱内。
此外,密封舱内还配备了100多个传感器。
通过这些传感器,陆地上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检测水的压力和温度,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特殊情况。
微软团队将密封舱放置在加州海岸的近海地区。
在第一次测试之后,为了证明水下数据中心的可行性,微软在2019年对水下数据进行了第二次测试。
这次实验规模更大,与装载了超过864台计算机服务器的计算机服务器相比与首个钢制密封罐相比,这次测试的密封设备更像是一艘小型潜艇。
它的长度超过十米,这次的实验周期长达五年。
阿里巴巴也将其服务器放入水中。
阿里巴巴将服务器隐藏在千岛湖。
去过的游客应该都听过导游的介绍。
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,此时必须做好散热工作,否则可能存在烧毁的风险。
为了保护环境、减少碳排放,阿里巴巴将服务器放置在湖底。
千岛湖地区平均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,湖水可节省数据中心80%以上的制冷能源。
这样每年可减少1万吨碳排放。
华为在存储服务器上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。
与微软将服务器放置在海底不同,华为将服务器存放在洞穴中。
2017年,华为开始在贵州贵安新区七星湖数据中心建设服务器中心。
据悉,数据中心一期工程面积已达40万平方米。
存储了约60万台华为服务器,这里存储了170多台服务器。
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几乎已经凿出了一座大山,未来可能还会继续扩建。
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公司要把这么重要的服务器放在看似“不可靠”的地方呢?尤其是服务器非常怕水,但是微软难道就不怕水进入服务器吗?其实,原因很简单。
服务员既怕水又怕热。
普通机房的温度都会让人难以忍受,更不用说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了。
因此,散热一直是这些科技公司头疼的问题。
尤其是在夏天,这么大的服务器即使组织散热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。
相关数据显示,对于华为、微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来说,数据中心每天散热所需的电力成本占全部成本的20%以上,其中40%以上是用于制冷消耗。
全球互联网是公司的数据中心,每年用于服务器散热的电力占全球年电力消耗的2%。
这个数据已经非常大了,相当于一些国家一年的用电量。
因此,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研究如何更高效地散发服务器热量,减少排放。
微软采用的“水冷”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。
据微软介绍,将水下数据中心放置在海底105天后,他们发现密封舱的温度会随着海水的流动而消散。
实际效果并不是负面的,只是密封舱附近的海水会出现轻微的升高,大约是正常海水温度的千分之一。
然而,这种方法可能很难大规模使用。
毕竟微软的数据中心有几百台电脑,放在外面维护可能不太方便。
不仅华为,苹果、腾讯也在该地区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,国家大数据中心也坐落于此。
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管理数据都存储在这里,贵州也是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。
此外,亚马逊、360等公司在宁夏设立数据中心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利用当地的自然气候来冷却服务器。